从熊孩子到好孩子,只差一个“锅”的距离
今年国庆期间,当别的孩子都在各地游玩的时候,重庆永川一个叫航航的9岁男生却过得异常辛苦。
他一大早就敲开一户人家的门,门开了, 航航有礼貌地说:“阿姨,你好,咱们约好了,我来你家收废品。”
“快进去吧。”阿姨热情地招呼他。
航航进门后,戴上手套就忙活起来,他把废旧纸箱切割,折叠,装包,动作熟练,一气呵成。
然后,母亲帮他拉着这一大包废品去卖,忙活了一上午,挣了100多,他满脸开心地数着钱,盘算着多长时间可以还清奶奶的债。
还债?原来航航两周前迷恋上了手机游戏,悄悄地用奶奶微信里的2000元买了装备。
母亲了解后,起初异常生气,可想了想,打骂好像也解决不了问题,于是想出这招儿,让他一个人赚钱还债。
航航领会到奶奶存钱不容易,想自己来承担后果。
航航通过收废品,不只体验了劳动的辛苦,了解了钱得之不易,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错误,他信誓旦旦地表示:“将来再也不犯如此的错误了。”
众网友纷纷怒赞: 我们的锅自己背,好样的。
有人说,无论从哪一点学习,都不如从自己所犯了错误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。
无独有偶,100年前,一名11岁的小孩子也有一个错误。他在踢球时,不小心碰碎了邻居家的玻璃,理所当然,他被需要赔偿12.5USD(等于125只母鸡)。
内心害怕的男生回到家,向爸爸认错,爸爸让他对我们的过失负责,男生为难地说:“我没钱赔人家。”爸爸递给他12.5USD,说:“一年后还我。”
从此,男生开始边学习边打工赚钱,一年后,他挣足了12.5USD,还给了爸爸。
多年之后,他回忆这件事时说,通过自己劳动来承担过失,他真的知道了什么叫责任。
而这个男生长大后通过竞选当上美国总统,他就是里根。
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:“教育的最后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些东西,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,将生命感、价值感唤醒。”
责任心是一个生活命的纤绳,它能把我们的生命和其他人的生命联系在一块,由此而产生价值感。
包庇,抹杀孩子的责任心
高尔基说:爱我们的孩子,母鸡都会,要紧的是教育他们。孩子犯错,才是考验爸爸妈妈教育水平的重点时刻。
之前,扬州的快递员秦女性,发生了一件糟心事。
她把一份快递放在小区门口,却不翼而飞。这份快递装有价值2980元的贵重物品,她根据公司规定,自掏腰包,给顾客买了一份。
可快递到底是哪个拿的?她调取监控才发现,有两个孩子在门口玩,其中一个大点的孩子拿走了快递。秦女性经过一番努力,终于找到了孩子的妈妈。
让人吃惊地是,小姑娘的妈妈当场不承认:“那样重的东西,孩子搬不动,如何可能是孩子拿的呢?”
当记者向孩子爸爸电话求证时,孩子爸爸说:“孩子一个8岁,一个5岁,你说了解什么?全额赔偿不可能,不赔也不现实,大家不可能一分钱不给,但全部的责任不可能。”
研究表明,8岁的孩子充满活力,助人为乐,在乎别人的评价,他们想对我们的行为负责,对好坏的定义愈加明确。
孩子做错事不可怕,可怕的是爸爸妈妈包庇孩子的过错,长此以往,孩子对犯了错误就会无所畏惧,反正犯了错误后,有人整理烂摊子,孩子的责任感便无从形成。
儿子今年10岁了,特别喜欢踢球。
有一次,他踢完球,满头大汗跑回家,运动服饰上粘满了土,我连忙去给他拿家居服,哪个知,他或许是太累了,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了。
看着被弄脏的沙发垫,我有的生气,忍不住想责备他,这个时候老公阻止了我,他说:“让我来吧。”
他把电视关掉,平静地对儿子说:“小安,父母目前要做饭,一会儿舅舅要来咱们家做客,你把沙发套弄脏了,该如何解决啊?”
儿子站起来,看了看屁股下面明显变脏的沙发垫,不好意思地挠挠头,说:“父亲,我错了,我一个人负责把它洗干净吧。”
他跑到厕所,接了一大盆子水,把沙发垫放进来,搁了些洗衣粉,使劲用手搓起来。
“小安,累不累啊?”我关切地问。
他抬起头,愧疚地说:“母亲,我没想到洗沙发垫这么费劲,将来我再也不穿脏衣服坐沙发了。”
我听了非常欣慰,孩子没亲手洗过衣服,不了解什么叫辛苦,目前让他真切地体验一次,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。
犯了错误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必学课,爸爸妈妈不必急着责备孩子,想方法让孩子从错误中获得经验,如此错误才不会白犯。
孩子犯了错误时,最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
孩子是一棵柔嫩的小树苗,偶有长歪的时候,父母要扶一把,如此小树才能枝繁叶茂,长成栋梁之才。
鱼爸在他的新书《和孩子一块成长,是最好的教养》中说,面对犯了错误的孩子,大家不可以只不过发火惩罚,而是要控制我们的脾气,平和地帮助孩子,只有你真的够强大了,才能接纳并且引导孩子去承担后果。
那样,爸爸妈妈具体该如何做呢?
1. 认可孩子的感受
孩子犯了错误后,不要简单地评判他的行为,而是体察他的情绪,认可他的感受,和他打造情感链接。
有一次,我儿子把同学新买的自行车弄坏了,人家让他陪,他非常恐慌。我为了缓解他的情绪,就给他讲我小时候的故事,有一次嘴馋去果园偷杏,被园主发现了,我躲在麦秸堆里,半夜都不敢回家。儿子听了,破涕而笑,原来母亲也这么怂过。
这么一来,孩子的不安情绪一扫而光,他感觉到了爸爸妈妈的善意——咱们是一伙儿的,你不是来维修我的。
获得孩子的认可,你说的话,他才能听得进来,反之,任何改变都不会发生。
2. 让孩子领会给别人导致的伤害
若要领会其他人的感受,需要拥有同理心。
同理心是由人本主义开创者罗杰斯提出的定义,是指试图站在他们立场上感受他们的感受,也就是大家平常所说的“将心比心”、“善解人意”、“换位考虑”。
不少校园霸陵者,没办法领会我们的暴行,给同学带来的伤害,进而一次次地推行霸陵。
一个人真的领会到自己带给其他人的痛苦、难过等情绪后,才会认真深思我们的行为。
3. 鼓励孩子勇于承担
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孩子,领会到过失带给其他人的伤害后,他的内心会充满内疚,急切地想弥补我们的过错。
这个时候,爸爸妈妈可以和他一块想方法,提出弥补策略,鼓励孩子勇于担责。
当然,让孩子承担责任,意味着让孩子承受痛苦,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或许会沮丧,烦恼,爸爸妈妈要同意孩子的情绪,并准时鼓励他。
当孩子真实地历程一次,为我们的过错负责任,他付出的辛苦、承受的重压,遭受的磨难,都会让他悟出无比深刻的道理。
这样,孩子会慢慢成为一个敢于为自己,为别人负责任的人,以后,也会成为一个有作为,敢担当的人,而如此的孩子,不正是每一个爸爸妈妈所期望的吗?